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清贫却坚韧的人,在龟山吃晚饭时的生活片段和内心感受。
前两句"半生藜糁只么过,铁作脊梁真自强"是说:我这半辈子就靠粗茶淡饭这么过来了,虽然生活清苦,但像铁打的一样挺直腰杆做人。这里用"藜糁"(粗粮野菜)代表简朴的生活,"铁脊梁"的比喻特别生动,展现出不向困难低头的骨气。
后两句"偶烦衲子分斋钵,惭愧龟山春笋长"意思是:偶尔麻烦僧人分些斋饭给我,看到龟山蓬勃生长的春笋,反而觉得惭愧。这里"衲子"指僧人,"斋钵"是化缘的饭碗,说明诗人有时需要别人接济。但最妙的是"春笋长"这个细节——连山里的竹笋都在努力生长,自己却要依赖他人,因此感到羞愧。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就是这种"穷得有骨气"的精神: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始终保持尊严;即使需要帮助,也心怀感恩和自省。诗人用吃饭这件小事,写出了中国传统文人安贫乐道、自强不息的风骨。特别是最后看着春笋自愧的联想,让整首诗在质朴中透着哲理,特别能引起普通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