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盐城诸友①

泉脉不通海滨土,人家辘轳上咸卤。
新粳本自玉为粒,荐熟便如猩血煮。
初尝已叹失香味,久食更忧戕肺腑。
城西禆海百顷宽,绀碧瀰瀰含雾雨。
我者舣柂酌清泠,洁比盘冰味牛乳。
得非天意补此乏,跬步可𣂏殊不苦。
但令十舟玄津致,坐遣千室皆甘茹。
迄今俗习不自拔,如食置傍饥不取。
铜章师帅尽时贤,盍有教条祛惰窳。
君不见乐天六筦挽西湖,惠利可容今愧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盐城地区因土地盐碱化导致的生活困境,以及作者对改善民生的思考。全诗用对比手法展开:

1. 困境描写(前六句)
- 盐城土地因靠近海边,地下水都是咸的,百姓只能打井取苦涩的盐水。
- 即使有好大米("玉为粒"),煮出来也像猩猩血一样发红变味。
- 长期食用这种水做的饭会伤害身体。

2. 转机发现(中间八句)
- 城西有片宽阔的海湾,那里有清澈的淡水("洁比盘冰味牛乳")。
- 作者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取水并不困难。
- 只要组织十艘船运水,就能让千家万户喝上甘甜的水。

3. 现实反思(后六句)
- 讽刺当地百姓安于现状,就像饿汉面对食物却不去拿。
- 批评地方官员("铜章师帅")没有制定有效措施改变懒惰风气。
- 最后用白居易治理西湖的典故,暗示现在官员应该学习古人为民谋利。

全诗核心:
通过"咸水困境"与"淡水资源"的鲜明对比,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很多民生问题并非无解,关键要看执政者是否真有为民之心。作者既同情百姓疾苦,又不满官员不作为,最后用历史榜样激励当政者有所作为。

写作特色:
- 用"猩血煮"形容红褐色的盐水饭,形象骇人
- "洁比牛乳"的比喻突出淡水珍贵
- "饿汉不取食"的讽刺入木三分
- 结尾用历史典故委婉施压,体现文人劝谏的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