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三首 其二

随风飘泊转霏微,似雪轻盈妒落晖。倦蝶欲凭香梦杳,游丝空逐断魂飞。

化萍雨后鱼鳞细,糁径苔前燕嘴肥。最是伤心三月暮,长途客泪共沾衣。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杨花在三月暮春的景象,表达了深沉的哀愁和漂泊无依的情感。

首句“随风飘泊转霏微”,杨花随风飘荡,轻盈如雪,仿佛在嫉妒落日的余晖。这里用杨花的飘泊来象征人的漂泊不定,轻盈的杨花与沉重的落日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倦蝶欲凭香梦杳,游丝空逐断魂飞”,蝴蝶疲倦了,想要依靠在杨花上进入梦乡,但杨花却无处可依,只能随风飘散。游丝(蜘蛛丝)追逐着断魂般飘飞的杨花,却无法抓住。这里通过蝴蝶和游丝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杨花的无依无靠,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无助。

“化萍雨后鱼鳞细,糁径苔前燕嘴肥”,雨后,杨花化作浮萍,水面上鱼鳞般细碎的波纹映衬着杨花的轻盈。小路上,苔藓前的燕子嘴肥,看似悠闲,却与杨花的飘零形成鲜明对比。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杨花的孤独和无奈。

最后一句“最是伤心三月暮,长途客泪共沾衣”,三月暮春,正是杨花飘飞的季节,也是诗人最伤心的时刻。长途跋涉的旅客与杨花一样,泪湿衣襟,共同感受着漂泊的辛酸。这里将杨花的飘零与旅人的悲哀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漂泊的深刻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杨花的飘零,巧妙地比喻了人生的漂泊与无奈,情感深沉而细腻,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沈明臣

浙江鄞县人,字嘉则。诸生。偕徐渭为胡宗宪幕僚。有诗名,即兴作铙歌十章,援笔立就,为宗宪激赏。后宗宪以严党下狱死,为之讼冤。继往来吴楚闽粤间。卒年七十余。歌诗约七千余首,有《丰对楼诗选》、《荆溪唱和诗》、《吴越游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