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楼及其周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文历史的喜爱,以及他淡泊名利、向往自由的心境。
首联"闻道危楼架泬寥,楼前物色不萧条":听说这座高楼耸立在广阔的天空下,楼前的景色并不荒凉。这里用"危楼"形容高楼巍峨,"泬寥"指广阔的天空,形成壮观的画面。
颔联"窗临谢傅祠边树,门对曹娥渡口潮":具体描写楼的位置和景观。从窗户能看到谢安祠堂边的树木,大门正对着曹娥渡口的潮水。谢安是东晋名相,曹娥是著名的孝女,这两个历史典故增添了人文气息。
颈联"解使诗人争应接,也知老子极风标":这座楼能让诗人们争相来访,也知道主人(老子指楼主人)的风度品格很高。这里既赞美了楼的美景吸引文人雅士,也称赞了主人的高雅品格。
尾联"倦游已忘山阴路,胜饯仍须折简招":诗人说自己已经厌倦了四处游历,连著名的山阴路都忘记了,但面对这样的美景,还是忍不住要写诗相邀朋友共赏。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淡泊中仍保持的雅兴。
全诗通过描绘高楼周围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情怀。诗中用典自然,写景生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