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送客梁山道中

白露下木末,寒蜩抱枝鸣。
道旁几官树,稍稍栖乌惊。
不知何为尔,萧瑟来秋声。
遥山敛暝色,凉月含空明。
吾其及清夜,登车可徐行。
露帻受新爽,风襟逐轻尘(抄本作濯清尘、知圣道本作濯轻尘)。
兀兀寄残梦,泠泠析馀酲。
东行二十里,斗落参复横。
晨光明紫霞,银潢淡疏星。
吾行不可缓,晓复尘沙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送客的旅途画面,充满宁静又略带寂寥的秋意。

开头四句像电影镜头:白露挂在树梢,寒蝉抱着树枝鸣叫,路旁几棵官家种的树上,乌鸦被惊动飞起。这些细节生动呈现了秋夜的清冷和静谧。

诗人用"不知何为尔"引出疑问:为什么秋天总让人感到萧瑟?这其实是在表达对季节变迁的微妙感受。接着描写远山渐渐隐入暮色,清凉的月光洒满天空,这些景象都强化了秋夜的氛围。

中间部分写旅途体验:趁着清凉夜色慢慢赶路,夜露打湿头巾带来凉爽,夜风吹拂衣襟。这里"濯清尘"和"濯轻尘"两种版本都说得通,前者强调洗净尘埃,后者突出轻拂尘埃,都体现夜行的惬意。

后段写时间流逝:醉意未消中继续赶路,走了二十里,看到北斗星和参星位置变化。最后天边泛起紫霞,银河边星星渐淡,诗人意识到必须加快脚步,因为天亮后路上又会扬起尘土。

全诗妙在三点: 1. 用"白露""寒蝉""栖乌"等典型意象,不直接说"愁"却处处是秋愁 2. 时间线索清晰,从傍晚到深夜再到黎明,像看延时摄影 3. "吾行不可缓"的急迫与前面"可徐行"的从容形成对比,暗示送别后不得不回归现实生活的惆怅

这种将自然景物与旅途感受完美结合的手法,让读者仿佛也跟着走了一趟夜路,感受到那份秋夜的清凉与淡淡的离愁。

晁公溯

晁公溯:一作晁公遡,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公武弟。宋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施州通判,绍兴末知梁山军。宋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著有《嵩山居士文集》54卷,刊于乾道四年,又有《抱经堂稿》等,已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