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同寅郭鲁瞻犒戎宣府同廷实伯明

袅袅垂杨拂御沟,青青芳杜遍春洲。三关路接边城迥,独树云移使节幽。

月映寒塘生远梦,莺啼深院乱新愁。丈夫早试安边策,坐制河山百二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同僚郭鲁瞻前往宣府犒赏军队的情景,同时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深切期望。

首先,诗的开头通过“袅袅垂杨”和“青青芳杜”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垂杨轻轻拂过御沟,芳草遍布春洲,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既展现了送别时的美好环境,也暗示了离别时的淡淡忧伤。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三关路接边城迥”,这里的三关和边城指的是边疆的军事要地,暗示了郭鲁瞻此行的目的地是遥远的边疆。而“独树云移使节幽”则描绘了郭鲁瞻独自前往边疆的孤独和使命的重要。

诗的后半部分,“月映寒塘生远梦,莺啼深院乱新愁”,通过月光的映照和莺鸟的啼鸣,表达了诗人对远行人的思念和对边疆战事的忧虑。月光下的寒塘让人产生遥远的梦境,而莺鸟的啼叫则扰乱了新添的忧愁,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两句“丈夫早试安边策,坐制河山百二秋”,诗人直接表达了对郭鲁瞻的期望,希望他能早日施展才华,制定出安定边疆的策略,从而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这里的“坐制河山”指的是掌控国家,而“百二秋”则象征着长久的和平与繁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离别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边疆安宁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诗人希望郭鲁瞻能够不负使命,为国家的安定贡献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