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道
黄河北走触山麓,川涂扼束难夤缘。
高厓壁立通一线,疑从瓮底窥青天。
盘盘磬折开复闭,单车只骑艰回旋。
敌楼突起临云表,周遭雉堞空中悬。
惟闻鸟声远近相呼应,猿猱下上互攀援。
乾坤设险有如此,我初见之不觉神凛然。
关中自古帝王宅,成周之世多历年。
古称在德不在险,不然秦传二世胡为不少延。
方今万乘都幽燕,西顾雍陜寄旬宣。
犬牙相制意故在一关之地,中州山陜遥相联。
城复为隍古所戒,咨尔守关将卒毋以四方无事长晏眠。
现代解析
《潼关道》这首诗描绘了潼关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意义,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这一重要关隘的感慨和思考。
开头部分:“秦山矗矗凌紫烟,中分一臂来蜿蜒。” 这两句描绘了潼关所在的秦山的雄伟姿态,山峰高耸,直插云霄,给人一种巍峨的感觉。这里山势蜿蜒曲折,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
自然景观描述:“黄河北走触山麓,川涂扼束难夤缘。” 黄河从北边奔流而下,冲击着山脚,形成狭窄的河道,难以通行。这里通过黄河的描绘,突出了自然环境的险峻。
山势险峻:“高厓壁立通一线,疑从瓮底窥青天。盘盘磬折开复闭,单车只骑艰回旋。” 潼关的山势非常陡峭,如同口小腹大的瓮底,只能看到一线青天。山路弯弯曲曲,即使是一辆车或一个人行进也非常艰难。
人文背景:“敌楼突起临云表,周遭雉堞空中悬。” 这里的城墙和敌楼高高耸立,仿佛悬在空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感受到潼关战略位置的重要。
自然与人文的对比:“惟闻鸟声远近相呼应,猿猱下上互攀援。” 通过鸟鸣和猿猴攀爬的声音描绘,展现出山林间的生机与自然的和谐,与险峻的关隘形成鲜明对比。
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乾坤设险有如此,我初见之不觉神凛然。关中自古帝王宅,成周之世多历年。” 这里诗人感叹潼关天设地造的险要地形,让人不由感到敬畏。潼关所在的关中地区自古以来是帝王建都的地方,历史悠久。
对未来的展望:“古称在德不在险,不然秦传二世胡为不少延。方今万乘都幽燕,西顾雍陜寄旬宣。犬牙相制意故在一关之地,中州山陜遥相联。” 诗人引用古语,强调德行的重要性,指出秦国的灭亡与其险要的地理位置没有必然联系。如今国家的治理依靠的是合理的制度和策略,潼关作为重要防御点,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山陕两地紧密相连,共同防御。
结尾的警示:“城复为隍古所戒,咨尔守关将卒毋以四方无事长晏眠。” 最后诗人强调,城池并非坚不可摧,历史上也有城破之例。因此,守关的将士们应当始终保持警惕,不能因为当前的安稳就懈怠。
整首诗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观和生动的历史背景,展现了潼关的战略重要性,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又有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局势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