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植草庐成求予赋
老矣杜陵客,草堂倚江干。
故人相幽筑,皇天悯生还。
君家付楚炬,结搆当时艰。
谓得风雅力,竹木供大官。
城边夜归鹤,杳杳发长叹。
朱甍昔峨峨,碧草今曼曼。
何如荫白茅,容膝有馀安。
我哀丧乱馀,人烟半凋残。
风凄狐兔警,露重星斗寒。
丈夫坐一室,此念驰九寰。
所以草堂人,安得千万间。
故人相幽筑,皇天悯生还。
君家付楚炬,结搆当时艰。
谓得风雅力,竹木供大官。
城边夜归鹤,杳杳发长叹。
朱甍昔峨峨,碧草今曼曼。
何如荫白茅,容膝有馀安。
我哀丧乱馀,人烟半凋残。
风凄狐兔警,露重星斗寒。
丈夫坐一室,此念驰九寰。
所以草堂人,安得千万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老者在战乱后的艰难生活,以及他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诗的开头,老者自比杜甫,住在江边的草堂里。他的老友为他建造了这间草堂,似乎是老天爷怜悯他,让他得以幸存。然而,老者的家被战火焚毁,重建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他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可以过上安稳的生活,但现实却是如此残酷。
接下来,诗人用“城边夜归鹤”来象征老者的孤独与无奈。夜晚,他只能听到鹤的哀鸣,感叹昔日的繁华已逝,如今只剩下荒草蔓延。老者不禁想到,如果能有一片遮风挡雨的茅屋,哪怕只是容膝之地,也会让他感到安心。
诗人接着表达了对战乱后社会凋零的哀痛。人烟稀少,风声中仿佛有狐狸和兔子的警惕声,露水沉重,星星和北斗星也显得格外寒冷。这种凄凉的景象,让老者更加渴望安定。
最后,老者坐在草堂里,思绪却飞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他希望像杜甫那样,拥有千万间草堂,让所有流离失所的人都有个安身之所。这不仅是对自己生活的期盼,更是对天下苍生的关怀。
这首诗通过老者的视角,展现了战乱后人们生活的艰难,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定的深切渴望。它不仅仅是个人的哀叹,更是对社会的关切,充满了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