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忠定公

炎图第一相萧公,王谢风流愧下风。
力正君臣先伪楚,不将金锦问和戎。
输忠自昔忘夷险,注意如今见始终。
驻马佳城天莫问,寒空惨淡没孤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李忠定公的,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惋惜之情。

首联“炎图第一相萧公,王谢风流愧下风”中,“炎图”指的是国家大事,“第一相”则是对李忠定公的高度评价,认为他在治国方面是首屈一指的。诗人用“萧公”来称呼他,显示出对他的尊敬。而“王谢风流愧下风”则是指那些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如王谢家族)在面对李忠定公的风采时,也会自愧不如。

颔联“力正君臣先伪楚,不将金锦问和戎”中,“力正君臣”指的是李忠定公在政治上坚持正道,不偏不倚。“先伪楚”可能指的是他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不轻易妥协,不贪图一时的和平(“和戎”)而牺牲国家的利益。

颈联“输忠自昔忘夷险,注意如今见始终”中,“输忠”表示李忠定公一直以来的忠诚奉献,无论面对的是顺境还是逆境(“夷险”)都未曾改变。“注意如今见始终”则是指他的这种忠诚精神,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未曾动摇。

尾联“驻马佳城天莫问,寒空惨淡没孤鸿”中,“驻马佳城”可能指的是李忠定公去世的地方,诗人在这里停马驻足,表达对他的怀念。“天莫问”则是一种无奈和悲痛的表达,仿佛在说,天意如此,无法挽回。“寒空惨淡没孤鸿”则通过描绘寒冷的天空和孤独的鸿雁,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象征着李忠定公的离世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失落和悲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李忠定公的无限敬仰和深切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忠诚精神的赞颂。

郑昌龄

郑昌龄,字梦锡,宁德(今属福建)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为李纲门人(《宋元学案补遗》卷二五)。初为教官,高宗绍兴十年(一一四○)召为太常寺主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七),未赴,调福建路机宜文字。终承议郎。事见清乾隆《福宁府志》卷二五。今录诗四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