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青岛崂山下一座道观(下清宫)的沧桑变迁,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深刻的感慨。
前两句"海印基残竹万丛,耐冬花老梦成空":道观旧址上只剩大片残破的竹林,曾经盛开的耐冬花(山茶花)也随着岁月凋零。这里用"梦成空"暗示当年香火鼎盛的场景已成泡影,有种繁华落尽的唏嘘。
后两句"诛茅还与山争地,羽士能专十亩宫":写道士们(羽士)为重建道观,不得不砍除杂草(诛茅)与山林争夺空间,最终艰难地保住了这片十亩大的宫观。一个"争"字既写出重建的艰辛,也暗含人与自然较量的意味。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逝去与坚守"的对比:一边是自然力量对人工痕迹的无情消磨(残竹、花老),一边是修道者执着的人为努力(争地、专宫)。这种对抗中既透露出时光无情的苍凉,也彰显了人类精神的可贵。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透过竹丛、山花、茅草这些寻常景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宗教的、关于永恒与短暂的生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