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萧行贺萧丞定夫子登科

吾乡前辈多风谊,教子读书全盛事。
刘斯立在庆历间(自注:斯立名立之,姚晔榜。),二子同升俱上第(自注:原父、贡父,贾黯榜。)。
后来嘉祐孔长源(自注:长源名延之,杨寘榜。),三子联登相后先⑴。
元丰四谢更同榜⑵,一家科第光烨然。
直到淳熙徐思叔,亦与二子连芳躅。
又报年来萧定夫,绍定两科庭下玉。
二百年间能几家,刘家孔家无以加。
才名学行总名世,不但官爵称高华。
谢家独有民师著,徐家大无鸣诗句。
人道萧室父子三,前辈流风无让处。
萧公要是真醇儒,家无他物惟有书。
自家读了教儿读,夜半书声喧里闾。
造物负公还不贫,嘉定庚辰汉庭右。
此时二子已崭然,公曰吾心汝其懋。
果然相继取高科,二哥饶著与三哥。
乃翁笑向月中问,吾家桂树何其多。
月娥报道萧家桂,生满月中香满世。
移过东山能几年,今日方教翁满意。
祝公此意令深长,香名当使百世芳。
前贤事业远且大,三刘三孔尤辉光。
世科膴仕公家有,实声莫落谢徐后。
要知渝上一萧家,突过四家名宇宙。
我曾与公同荐名,服公文行识公真。
更与贤郎共文社,情谊凛凛如霜筠。
翻笑传家三父子,草亭老人空厉志。
曾不得名于荐书,仅有大儿前擢第。
小儿四度试春官,尚期他日修征鞍。
如今饥卧空山里,慨想前事悲汍澜。
喜闻令子归锦里,夜不能眠推枕起。
瓣香寓作三萧行,寄贺萧公当双鲤⑶。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古代一个叫萧定夫的家族,父子三人接连考中科举的励志故事。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上其他科举世家,盛赞萧氏家族的非凡成就。

全诗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 开篇列举历史上著名的科举世家:
- 刘家(父亲和两个儿子都中举)
- 孔家(三个儿子接连中举)
- 谢家(四兄弟同榜中举)
- 徐家(父子三人中举)
这些都是在200年间赫赫有名的科举家族。

2. 重点描写萧家父子:
- 萧定夫是个真正的读书人,家里穷得只有书
- 半夜都能听见他们父子读书的声音
- 父亲先中举,两个儿子后来也接连高中
- 用"月亮上的桂树"比喻萧家人才辈出(古代用"折桂"比喻中举)

3. 诗人自述对比:
- 说自己也曾和萧公一起参加科举
- 但自己家三代人读书,只有大儿子中举
- 小儿子考了四次都没中
- 现在穷困潦倒,想起往事很伤心

4. 结尾祝贺:
- 听说萧家儿子衣锦还乡,高兴得睡不着
- 特意写这首诗当作贺礼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真实的历史案例作对比,突出萧家的了不起
2. 描写生动,比如"半夜读书声"、"月亮桂树"的比喻
3. 通过自己家族的失意反衬萧家的成功
4. 展现了中国古代"读书改变命运"的价值观
5. 最后的情感很真挚,不是客套的祝贺

普通人读这首诗,能感受到:
- 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不易
- 一个寒门通过苦读实现逆袭的励志故事
- 作者对成功者的真诚赞美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 中国古代重视教育、崇尚读书的社会风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