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卯四月十二日,外甥唐侣笙贤甥招余小饮怡园,在座有曹君远模、许君颂慈、祝君毅臣、陈子景侯暨余六人,各述年龄,适得三百六十岁。其事甚巧,佥谓不可无诗以纪之。余成七古一章
浙东飞将东西邻,千乘万骑屯江滨。
市虽不惊野不变,怎奈兵荒终困民。
自春徂夏人蜷伏,不时闻炮胆战频。
眷焉南郭开复社,敌人星散同逋臣。
正苦胸中多结轖,凭谁一扫万斛尘。
惠然客来非不速,邀我怡园情倍真。
座中屈指人凡六,曹王许祝及唐陈。
古稀以上居其半⑴,艾壮而外亦二人。
合之整数无奇零,适得三百有六旬。
多一人焉固不可,少一人焉亦不伦。
自是天然玉合子,或如乞巧图相因。
若以有馀补不足,花甲重周亦平均。
转瞬三万六千日,一一渐可百年臻。
况今日长如小年,一日过去如二日。
傥或人各六十岁,便各一百有二十。
此意非自鲰生开,先我而言有苏轼。
前者创之后者因,莫诮浮烟与浪墨。
吾侪既作忘年交,何分谁主与谁客。
世界共和我共寿,当然共浮一大白。
市虽不惊野不变,怎奈兵荒终困民。
自春徂夏人蜷伏,不时闻炮胆战频。
眷焉南郭开复社,敌人星散同逋臣。
正苦胸中多结轖,凭谁一扫万斛尘。
惠然客来非不速,邀我怡园情倍真。
座中屈指人凡六,曹王许祝及唐陈。
古稀以上居其半⑴,艾壮而外亦二人。
合之整数无奇零,适得三百有六旬。
多一人焉固不可,少一人焉亦不伦。
自是天然玉合子,或如乞巧图相因。
若以有馀补不足,花甲重周亦平均。
转瞬三万六千日,一一渐可百年臻。
况今日长如小年,一日过去如二日。
傥或人各六十岁,便各一百有二十。
此意非自鲰生开,先我而言有苏轼。
前者创之后者因,莫诮浮烟与浪墨。
吾侪既作忘年交,何分谁主与谁客。
世界共和我共寿,当然共浮一大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战乱年代中的一次聚会,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的开头描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人们胆战心惊,无法安心生活。接着,作者提到自己受邀参加了一场聚会,这次聚会让他暂时忘却了外界的纷扰,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
聚会上共有六人,年龄加起来正好是三百六十岁,这个巧合让大家都觉得值得写诗纪念。作者通过这个数字,联想到人的一生和时间的流逝,感叹岁月如梭,但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虽然人生短暂,但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无限可能,可以像苏轼所说的那样,活得更加充实和长久。
诗中还提到,这次聚会让大家忘记了年龄的差距,彼此之间不分主客,共同举杯庆祝。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和平共处、共同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一次普通的聚会,反映了战乱年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生命和未来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在艰难的环境中,友情和乐观的态度是我们坚持下去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