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台二首

桐庐江中秋水清,富春山中秋月明。
钓竿千尺无恙在,持竿我欲从先生。
先生岂是傲当世,鄙夫患失滔滔是。
狂澜既倒挽之回,持报故人惟此尔。
衮衣不博一羊裘,事往台空江自流。
遂令千古重名节,於乎先生真汉杰。

现代解析

《钓台二首》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古代隐士严子陵的敬仰,以及对他高尚品格的赞美。诗中通过描绘桐庐江的清澈秋水和富春山的明亮秋月,营造出一种宁静、高远的意境,象征着严子陵的清廉与超脱。

“钓竿千尺无恙在,持竿我欲从先生。”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严子陵隐居生活的向往,想要追随他,过上远离世俗纷扰的生活。这里的“钓竿”不仅是钓鱼的工具,更象征着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先生岂是傲当世,鄙夫患失滔滔是。”作者在这里指出,严子陵并非傲慢于世人,而是因为看透了世俗的得失与纷争,选择了隐居。相比之下,那些汲汲于名利的人才是真正的“鄙夫”。

“狂澜既倒挽之回,持报故人惟此尔。”这句诗用“狂澜既倒”比喻世道的混乱,而严子陵则像一位能够力挽狂澜的英雄,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朋友和社会。这进一步强调了严子陵的高尚品格和责任感。

“衮衣不博一羊裘,事往台空江自流。”衮衣是古代官员的礼服,而羊裘则是普通百姓的衣物。这句诗表明,严子陵宁愿穿着普通的羊裘,也不愿意穿上象征权贵的衮衣,体现了他对权贵的蔑视和对自由的追求。尽管时过境迁,钓台已经空无一人,但江水依旧奔流不息,象征着严子陵的精神永存。

最后,“遂令千古重名节,於乎先生真汉杰。”这两句诗总结了全篇,赞扬严子陵的名节和品格在千古流传,称他是真正的汉朝杰出人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严子陵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批判。诗中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能够引发读者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

缪瑜

赣州龙南人,字珍叟。孝宗淳熙间进士。官进贤令。工诗,有《崆峒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