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慧山寺①
咸阳获重之明年,五月端午予泛船。
二闸新成洞常润,组练直贯吴松川。
淮南柁师初入浙,借问邑里犹茫然。
茶经旧说慧山泉,海内知名五十年。
今日亲来酌泉水,一见信异传闻千。
置茶适自建安到,青杯石臼相争先。
辗罗万过玉泥腻,小瓶蟹眼汤正煎。
乳头云脚盖盏面,吸嗅入鼻消睡眠。
涤釜操壶贮甘液,缄题远寄朱门宅。
仙人见水是琉璃,乃知陆羽非凡客(宋史能之《咸淳毗陵志》卷二三)。
二闸新成洞常润,组练直贯吴松川。
淮南柁师初入浙,借问邑里犹茫然。
茶经旧说慧山泉,海内知名五十年。
今日亲来酌泉水,一见信异传闻千。
置茶适自建安到,青杯石臼相争先。
辗罗万过玉泥腻,小瓶蟹眼汤正煎。
乳头云脚盖盏面,吸嗅入鼻消睡眠。
涤釜操壶贮甘液,缄题远寄朱门宅。
仙人见水是琉璃,乃知陆羽非凡客(宋史能之《咸淳毗陵志》卷二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端午节时期的一次旅行经历,以及他对慧山寺泉水的独特见解。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1. 背景介绍:
诗的开头提到,作者在宋朝的一个端午节,乘船游览了新建成的二闸,这条水路从常润延伸到了吴松川,整条船航行在清澈的河水里,非常顺畅。
2. 初次探访:
诗中提到了淮南的一位船夫刚进入浙江时,对于所处的地理位置感到有些困惑,这可能是诗人在描述自己初次探访的情景时带入的一种情感。
3. 慧山泉水的传说:
诗中提到了著名茶学家陆羽曾在《茶经》中提到过“慧山泉”的美名,据说这泉水已经闻名于世五十年了。这说明慧山泉水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品质出众的水源。
4. 亲身体验:
作者亲自来体验慧山的泉水,发现它确实和传闻中的描述一样美妙,甚至更加特殊。这里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文化的传承有着深厚的兴趣。
5. 品水过程:
作者提到了自己亲力亲为,从建安地区带回来茶叶,用慧山的泉水来泡茶。诗中生动地描述了碾茶、煮茶、品茶的过程,从“万过玉泥腻”到“蟹眼汤正煎”,再到“乳头云脚盖盏面”,每一环节都充满了生活的雅趣。
6. 感受与思考:
通过品茶,作者感受到茶香四溢,销魂入梦,进而联想到唐代茶圣陆羽,对这位茶学大家表达了敬仰之情。他认为陆羽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茶人,更是个非凡的人物。
整首诗通过具体的描写和联想,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和文化传统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张商英
(1043—1122)蜀州新津人,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张唐英弟。英宗治平二年进士。调通川主簿。熙宁中以章惇荐,权检正中书礼房公事,擢监察御史里行。坐事责监荆南税。哲宗初为开封府推官,屡诣执政求进,反对稍更新法,出提点河东刑狱,连徙数路。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迁左司谏,力攻元祐大臣司马光、吕公著等。徽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崇宁初为翰林学士,寻拜尚书右丞,转左丞。与蔡京议政不合,罢知亳州,入元祐党籍。大观四年拜尚书右仆射,变更蔡京所为,为政持平。为台臣疏击出贬。后还故官职卒。谥文忠。有《神宗正典》、《无尽居士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