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站在铁砧山(郑成功练兵之地)怀念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作品。全诗通过历史典故和眼前景象的对比,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时过境迁的感慨。
前四句写郑成功的英雄气概:风云仿佛还在守护着郑成功的军旗,人们至今传颂他当年在此驻军的故事。虽然有人说他东渡台湾是应验了"鲸死"的预言(暗指反清事业失败),但如今只能空对着遗迹悲叹。
中间两句用历史典故作对比:就像东汉耿恭在绝境中仍坚守气节,就像宋国灭亡后遗民唱着哀伤的《黍离》诗歌。这里用古人比喻郑成功对明朝的忠诚。
最后两句回到现实:当年郑成功操练水军的水井还在,但已波澜不兴,只有长满青苔的残碑还记录着这段历史。通过"井水无波"和"残碑苔痕"的意象,传达出英雄逝去、历史沉寂的苍凉感。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深沉的历史感:英雄已逝,精神长存。作者站在历史现场,既为英雄气节所感动,又为时光冲刷一切而唏嘘。这种对历史的凭吊,对气节的歌颂,正是中国传统文人最珍视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