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三首 其一
翠袖娟娟,我心悠悠,瞻彼猗猗。
爱一片虚怀,春风满抱,十分密意,秀色生眉。
亚字雷回,斑痕雨润,芦被桃笙宠锡伊。
书斋静,正拂尘在手,如意支颐。
珊珊月下来兮。
算只有、梅花作伴宜。
曰你既无情,我真休矣,人皆有欲,物或挠之。
万里桥边,三生石畔,一寸相思一寸灰。
深林下,倘行行有睹,又复迟疑。
爱一片虚怀,春风满抱,十分密意,秀色生眉。
亚字雷回,斑痕雨润,芦被桃笙宠锡伊。
书斋静,正拂尘在手,如意支颐。
珊珊月下来兮。
算只有、梅花作伴宜。
曰你既无情,我真休矣,人皆有欲,物或挠之。
万里桥边,三生石畔,一寸相思一寸灰。
深林下,倘行行有睹,又复迟疑。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文人在书斋中的闲适生活与内心微妙的情感波动。
上片描绘了一个清幽雅致的书斋环境:翠绿的衣袖(代指女子)轻盈美好,主人公心境悠然,眼前是茂盛的草木。他喜爱这片虚怀若谷的意境,春风满怀,草木的秀色让他眉目舒展。雷雨过后,竹子上留下斑驳的痕迹("亚字雷回"指闪电在竹上留下的纹路),芦苇席和桃枝编织的凉席("芦被桃笙")都是他心爱之物。书斋安静,他手持拂尘,支着下巴若有所思。
下片转入内心独白:月光下,他觉得只有梅花才配作伴。突然语气一转,带着几分赌气说"你既然无情,我也就真的放下了",但又承认人都有欲望,外物总会干扰心境。"万里桥"和"三生石"都是爱情典故,暗示相思之苦,最终化作灰烬。结尾处他徘徊在深林中,似乎看到了什么,却又犹豫不决。
全词展现了文人雅士日常生活中的闲情逸致,同时通过"无情-休矣-相思"的情绪转折,细腻刻画了表面平静下的内心波澜。最妙的是结尾的"迟疑",生动呈现了想放下又放不下的矛盾心理,让整首词在风雅中透着真实的人性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