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行
陉山不高山有名,幽并一览俱分明。
鹿泉古水浸平壤,恒岳远峰朝上京。
丹崖翠壁相峥嵘,亦有列石如分营。
淮阴千载但遗庙,土人至今知用兵。
羲农虞夏忽已倾,首阳薇蕨春又生。
路旁老松抱世愤,时复林间风雨声。
鹿泉古水浸平壤,恒岳远峰朝上京。
丹崖翠壁相峥嵘,亦有列石如分营。
淮阴千载但遗庙,土人至今知用兵。
羲农虞夏忽已倾,首阳薇蕨春又生。
路旁老松抱世愤,时复林间风雨声。
现代解析
这首《井陉行》描绘了一幅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画卷。井陉山虽然不高,却因其历史和战略位置而闻名。站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幽州和并州的全貌,感受到古代战争的硝烟。诗中提到鹿泉的古水和恒岳的远峰,展现了这片土地的壮丽景色。
诗中“丹崖翠壁相峥嵘”描述了山崖的色彩斑斓,陡峭而壮观;“列石如分营”则让人联想到古代军队布阵的情景,仿佛石头也被赋予了军事的意义。淮阴侯韩信的庙宇千年不倒,当地人至今仍记得他的用兵智慧,这体现了历史在这片土地上的深远影响。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羲农、虞夏等古代圣贤,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但首阳山的薇蕨却年年春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的循环。路旁的老松树仿佛也在诉说着世间的沧桑,林间的风雨声仿佛在回应着历史的回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井陉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生命不息的哲思。诗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