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咏楼 其二 溪南即事

莽莽长川去,行行薄暮时。
山光连睥睨,寒色入旌旗。
夕鸟归飞急,风帆逆上迟。
世情关物理,俯仰寄长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江边行旅的生动画面,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前四句像电影镜头一样展开:开篇是辽阔的江面("莽莽长川"),旅人("行行")在黄昏赶路。接着镜头转向两岸,山色与城墙相连("睥睨"指城墙上锯齿状的矮墙),寒冷的暮色笼罩着飘扬的旗帜。这四句用"去""入"等动词,让整个画面流动起来。

五六句用飞鸟和帆船作对比:归巢的鸟儿飞得急切,而逆流而上的船帆行进缓慢。这个巧妙对比自然引出最后两句的感悟——诗人从眼前景象联想到人世常理("世情关物理"),在低头与抬头之间("俯仰"),寄托了深长的思绪。

全诗妙在将具体景物与抽象思考完美结合。急飞的鸟像急于归家的人们,逆水的帆像人生路上的阻力,这些日常景象都成为诗人思考人生的媒介。最后两句不直接说破,留给读者想象空间,使这首写景诗有了更深的哲理意味。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