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文人雅集的温馨画面,用大白话来解析:
前句"宴堂联族子"像是拍了一张家族聚餐的照片——厅堂里摆着宴席,同族的晚辈们围坐在一起。这里的"联"字用得巧妙,既暗示血缘的联结,又透出酒杯碰撞的热闹声,画面顿时活了起来。
后句"讲席后诸生"则切换成教室镜头:白发先生讲学结束,学生们仍恭敬地跟在身后。一个"后"字像电影慢镜头,学生们或许在请教问题,或许只是默默跟随,尊师重道的传统就在这亦步亦趋中自然流露。
两幅画面用蒙太奇手法拼接,前热后静,却都流淌着温暖的人情味。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手机随手记录的生活片段,反而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原来古人团聚时的欢笑、师生间的默契,和今天的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正是小诗最大的魅力。
袁韶
庆元府鄞县人,字彦淳。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宁宗嘉泰中,为吴江丞,改知桐庐县。嘉定四年,召为太常寺主簿,迁右司郎中,接伴金使。十三年,为临安府尹,理讼精简,平反冤狱,道不拾遗,里巷居民呼为“佛子”。理宗绍定元年,拜参知政事,又出为浙西制置使。端平初奉祠。卒年七十七。有《钱塘先贤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