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飞峰
海上神仙名自昔,来去随潮无定迹。
天人俯鉴念虚浮,六邦顶戴穷神力。
群仙贝尔蕊珠宫,多种瑶芳琼草碧。
依然根著不坚牢,飞入石堂作南壁。
螺纹蛎迹石龙存,云气随潮时雨湿。
仙风飒爽生羽翰,招纳霓裳羽衣客。
试等绝顶望五湖,高楼洞天才咫尺。
摇炉灰冷多等真,九转丹成人未识。
云间鹤迹托来篇,王郑真人久相忆。
天人俯鉴念虚浮,六邦顶戴穷神力。
群仙贝尔蕊珠宫,多种瑶芳琼草碧。
依然根著不坚牢,飞入石堂作南壁。
螺纹蛎迹石龙存,云气随潮时雨湿。
仙风飒爽生羽翰,招纳霓裳羽衣客。
试等绝顶望五湖,高楼洞天才咫尺。
摇炉灰冷多等真,九转丹成人未识。
云间鹤迹托来篇,王郑真人久相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奇幻缥缈的蓬莱仙境,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仙山的神秘魅力。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开篇介绍蓬莱仙山的传说背景,说海上神仙自古有名,但行踪飘忽不定。天神看到人间虚浮,就用神力让六国合力建造了这座仙山。这里用"随潮无定迹"的描写,突出了神仙的来去无踪。
2. 中间部分详细描写仙境景象:
- 仙宫里有珠玉装饰的宫殿
- 长满珍奇的瑶草琼花
- 山根不太牢固,一部分飞到了南边的石壁上
- 岩石上留着海螺、牡蛎的痕迹
- 云气随着潮汐时聚时散
- 仙风吹拂,仿佛要让人生出翅膀
- 站在山顶可以望见五湖,仙家洞府近在咫尺
3. 最后转入炼丹修仙的主题:
- 炼丹炉已经冷却
- 炼成的仙丹凡人却不认识
- 仙鹤在云间留下足迹
- 两位真人互相思念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具体可感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既瑰丽又真实的仙境,如"螺纹蛎迹"这样生动的细节描写
2. 将神话传说与现实感受巧妙结合,既有"六邦顶戴"的宏大叙事,也有"云气随潮"的细腻观察
3. 在描写仙境的同时,也暗含对修仙之道的思考,如"九转丹成人未识"的感慨
4. 语言流畅自然,虽然写的是仙境,但用的都是通俗易懂的意象,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蓬莱仙境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几分仙道难求的怅惘。
韩信同
(1252—1332)元福州宁德人,字伯循,号古遗。性颖异,工文赋,受学于陈尚德。领石堂教授,究心濂洛关闽之学。仁宗延祐间,应浙江乡举,与时不合,归即隐居不仕。四方受学者众,称古遗先生。有《四书标注》、《三礼易经旁注》及《书集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