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上歌 其三

悽断羊公石,多年卧草莱。
今人不堕泪,古字日生苔。

现代解析

这首《汉上歌 其三》通过描写一块古老的石碑,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情冷暖的感慨。

首先,诗中提到的“羊公石”可能是指一块古老的石碑,年代久远,已经被荒草覆盖,显得十分凄凉。作者用“悽断”来形容这块石碑,给人一种悲伤、孤寂的感觉,仿佛它在默默诉说着过去的沧桑。

接着,诗人感慨道:“今人不堕泪,古字日生苔。”意思是说,如今的人们已经不再为这块石碑流泪,不再关心它所代表的历史和情感。而石碑上的字迹也因岁月侵蚀,渐渐被苔藓覆盖,逐渐模糊不清。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历史被遗忘的无奈,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事的冷漠。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和朴实的语言,传达了对历史的缅怀和对现实世态的感慨。它提醒我们,历史虽然厚重,但如果不加以珍惜,终将被遗忘,就像那块被草掩埋的石碑一样,渐渐消失在时光中。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