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归吴

忽忆湖山景,沿流兴不穷。
孤舟将去夜,绝塞已来鸿。
白发前期近,沧川旧业空。
明时方道在,莫更学渔翁。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送别朋友回吴地(今江浙一带)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江南山水的怀念,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开头两句"忽忆湖山景,沿流兴不穷"是说突然想起江南的湖光山色,沿着江水一路都是美景。这里透露出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眷恋。

"孤舟将去夜,绝塞已来鸿"描绘送别场景:夜晚孤舟即将启程,而北方边塞的大雁已经飞来。用"孤舟"和"鸿雁"形成对比,暗示朋友即将南归,而自己仍滞留北方。

"白发前期近,沧川旧业空"是感慨时光飞逝:头发都白了,年轻时立下的志向还没实现,曾经的抱负就像江水一样流逝成空。这里流露出中年人的无奈。

最后两句"明时方道在,莫更学渔翁"是劝勉:现在正是施展抱负的好时代,不要学渔翁隐居避世。既是对朋友的鼓励,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全诗通过送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虽经挫折仍不愿放弃理想的人生态度。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很容易引起现代人关于理想与现实、故乡与他乡的共鸣。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