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春词

桃花落尽杏花天,啼落杏花莺可怜。
近水柳丝长拂地,过墙桑叶大于钱。

现代解析

这首《南湖春词》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南湖景象,充满了生机与美感。

首句“桃花落尽杏花天”,诗人通过对比桃花和杏花,点明了春天的进程。桃花已经凋谢,意味着春意渐深,而杏花正盛,展现了春天的繁花似锦。这里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推移,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短暂与美好。

第二句“啼落杏花莺可怜”,诗人用莺鸟的啼叫来进一步烘托春日的氛围。莺鸟的叫声伴随着杏花的飘落,仿佛在为春天的流逝而哀叹,给人一种怜惜之感。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对春天的留恋。

接下来,“近水柳丝长拂地”描绘了水边的柳树。柳枝柔软细长,随风轻拂地面,与水面的倒影相映成趣,展现了一种静谧而优雅的美感。柳树是春天的典型意象,常用来象征生机与柔美。

最后一句“过墙桑叶大于钱”则转向了桑树的叶子。桑叶茂盛,叶子大得像铜钱一样,暗示着春天的丰饶与活力。桑叶的繁茂也让人联想到农事的繁忙,进一步丰富了春天的画面。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南湖春天的美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拟人等手法,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既有细腻的情感表达,也有对自然景物的精准刻画,充满了诗情画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