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林

法界金轮孤,低眉佛相现。
以我自在心,上作元灯荐。
天笑舒堂楣,灼若神女电。
香象无杀机,三灵共恩眷。
老鹰过厓睨,鹦鹉语方啭。
凿空生绿霞,扑地有馀茜。
檀栾开画屏,潮音打成片。
指顾西天门,日华动幡扇。
膜拜乞上乘,仅许一指见。
谁悯鸠槃茶,堕劫入淫变。
繄昔史越王,丹心照清汴。
奸谀上兵牍,胡蜂肆狂煽。
北窖灰难扬,沥血九重谏。
须知上宰慈,早植佛根善。
至今濒海民,未敢煮黄蚬。
递及哈喇歹,悔罪折壶箭。
遂披莲华云,仰睹满月面。
我惭尘障深,奚止躯壳贱?
十年荦确胸,棱棱自扪遍。
出屋眄太清,远景极雕绚。
五色龙觜虹,一缕静吞咽。
因温四百峰,露顶坐平淀。
蒸之潮气赪,染作万林茜。
乍有疏钟声,空风与回旋。
卓锡忘旧山,吾还感流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佛教意境的奇幻世界,同时暗含对历史忠臣的赞颂和对现实的反思。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

开篇("法界金轮孤"到"日华动幡扇"):
诗人用绚丽的画面感构建了一个佛国仙境——孤悬的金轮法界中,低眉的佛像显现。这里用"神女电""香象"等意象,将佛殿的庄严与自然灵动结合。绿霞、茜草、潮音等元素共同营造出色彩斑斓、音画交融的宗教圣地,连老鹰、鹦鹉都显得通灵。

转折("膜拜乞上乘"到"早植佛根善"):
笔锋突然转向现实批判。通过"鸠槃茶"(佛教中的恶鬼)暗喻奸佞小人,引出对历史人物史越王(南宋忠臣史浩)的追忆。这位忠臣曾冒死进谏,如同在污浊世道中坚守佛心。诗人用"胡蜂狂煽""北窖灰难扬"等尖锐比喻,揭露当年奸臣误国的乱象。

升华("至今濒海民"到结尾):
最后回归自然景象,将历史沧桑与个人感悟融为一体。"五色龙觜虹"的奇景与"四百峰"的巍峨,暗示佛法无边的包容力。结尾"卓锡忘旧山"(僧人忘记归处)的意象,表达诗人在历史反思与佛法感悟中获得的精神超脱。

全诗特色在于:
1. 用大量佛教意象(金轮、香象、锡杖等)构建神圣空间
2. 色彩运用大胆(绿霞、茜草、赪色等)形成视觉冲击
3. 巧妙将历史典故(史浩谏言)自然嵌入宗教叙事
4. 结尾的山水描写使沉重历史话题重归空灵

诗人通过这场"紫竹林"的精神漫游,既表达了对佛国净土的向往,也完成了对忠臣气节的礼赞,最终获得心灵的释然。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