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閒情十二章 其十

烟波江上静吹箫,仿佛松陵十四桥。
残月晓风堪昔别,昏灯罗帐又今宵。
婵娟碧玉题红怨,神女青琴和绿么。
寄与温妍周昉笔,凭人见惯总魂消。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思念和无法言说的忧伤,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世界。

首句“烟波江上静吹箫”,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朦胧的画面:在烟雾缭绕的江面上,有人静静地吹着箫。这里的“静”字不仅描述了环境的宁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沉思。箫声悠扬,仿佛在诉说着某种难以言表的情感。

接下来的“仿佛松陵十四桥”,提到了一个地名“松陵”,可能是诗人回忆中的某个地方。这里的“十四桥”可能是指那里有许多桥梁,给人一种复杂、交错的感觉,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纷乱和复杂的情感。

“残月晓风堪昔别,昏灯罗帐又今宵”这两句,通过“残月”和“晓风”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离别的回忆。而“昏灯”和“罗帐”则描绘了现在的情景,暗示了诗人此刻的孤独和思念。这种对比,让读者感受到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和无奈。

“婵娟碧玉题红怨,神女青琴和绿么”这两句,使用了“婵娟”和“碧玉”这两个美丽的词语,可能是指诗人思念的对象。而“红怨”则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情和无法释怀的遗憾。“神女”和“青琴”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神秘而遥远的感觉,仿佛她是一个无法触及的存在。

最后两句“寄与温妍周昉笔,凭人见惯总魂消”,诗人希望通过某种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寄托给“温妍周昉笔”,这可能是诗人对某种艺术形式的向往,希望通过艺术来表达自己无法言说的情感。而“凭人见惯总魂消”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即使别人再熟悉,也无法真正理解他内心的痛苦和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无法触及的爱情的深深思念。诗人的情感深沉而复杂,通过诗词的形式,将这种情感传达给读者,让人感同身受。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