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城
曰自战国争雄来,何城不荒为垒培。治乱兴废讵足哀,矧无名号寒於灰。
晋壤剖裂分家陪,魏至文侯功业恢。三师经术王迹开,五臣禦侮强敌摧。
况有成子相君才,吴起将兵亦伟哉。内咨礼乐古典该,外强师旅腾风雷。
足尊天子朝灵台,乌用此城高崔嵬。城之峻矣维其颓,宫之广矣今蒿莱。
黍离兴难悲邅回,如侯万国徒尘埃。一时火炽俄烬煨,惟有陋俗知营财。
现代解析
这首《魏文侯城》通过描绘战国时代的魏国都城,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功名利禄的反思。
首先,诗人提到战国时期各国争霸,许多城池都荒废了,成为历史的遗迹。这让诗人感叹,无论是治世还是乱世,兴废之事都不值得过分悲哀,因为连那些曾经显赫的城池和名号,最终也不过是化为灰烬,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接着,诗人回忆了魏文侯时代的辉煌。魏文侯是魏国的开国君主,他通过任用贤臣、发展军事和文化,使魏国一度强盛。诗中提到的“三师经术”和“五臣禦侮”展现了魏文侯的文治武功,尤其是他重用了像吴起这样的名将,使魏国在战争中屡屡获胜。
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辉煌的怀念中,而是进一步反思:即使魏文侯的功业显赫,那些高大雄伟的城池和宫殿,如今也只剩下废墟和荒草。诗人借用“黍离”这个典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伤。黍离是《诗经》中的一篇,描写了周朝灭亡后,诗人看到故国荒废时的悲痛。诗人用这个典故,暗示魏文侯的辉煌也不过是短暂的,最终一切都会归于尘埃。
最后,诗人讽刺了那些只懂得追逐财富的世俗之人。即使历史已经证明,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但人们依然热衷于为财富奔波,忽视了历史的教训。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回顾魏文侯的功业和历史兴衰,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不要被眼前的繁华迷惑,历史的长河中,一切都将归于平凡。
赵瞻
(1019—1090)凤翔盩厔人,字大观。仁宗庆历六年进士,授孟州司户参军。历知万泉、夏县、永昌,皆有善政。英宗时,以侍御史出通判汾州。神宗熙宁三年为开封府判官,言青苗法不便。出为陕西、永兴军路转运使,知同、陕州。哲宗时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卒谥懿简。有《春秋论》、《唐春秋》、《西山别录》、《史记牾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