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师宪望海楼成次韵 其一

名与山高千古重,恩如海阔一身轻。
门下少年初幕府,格随诸吏上峥嵘。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得很有气势,通过对比和递进的手法,展现了一个功成名就却保持谦逊的官员形象。

前两句"名与山高千古重,恩如海阔一身轻"用了两个巧妙的比喻:把名声比作高山,强调其厚重持久;把皇恩比作大海,突出其宽广深厚。最妙的是"一身轻"这个转折,既表现了受恩者的谦逊,又暗含了不居功自傲的洒脱。

后两句"门下少年初幕府,格随诸吏上峥嵘"刻画了一个年轻有为的官员形象。刚入仕途的年轻人,跟随其他官员一起努力攀升。"峥嵘"这个词用得特别好,既形容仕途的艰难,又暗示未来的光明前景。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既展现了功成名就的荣耀,又保持了谦逊低调的态度。就像现在社会里那些成功人士,既取得了很高成就,又能保持平常心,不忘自己起步时的样子。这种平衡的态度,在今天依然很有启示意义。

陈宜中

陈宜中(约1234年—1283年),字与权,温州永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宰相。初为太学生员,与同学黄镛、林则祖等6人联名上书攻击丁大全。遭其打压被取消太学生资格。谪为建昌军,时称“六君子”。景定三年(1263)廷试第二,任绍兴府推官校书郎。主政期间,南宋有过英勇抵抗。宋末行朝撤往广东(1276),在井澳十字门一带与元军大战,损失过半。战后,陈宜中去占城借兵,张世杰、陆秀夫则带领宋末行朝前往崖山。宋军在崖山海战覆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