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澹岩》虽然部分文字缺失,但依然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奇景的赞叹和人生感慨。
前两句提到元结、柳宗元("元柳")曾在此寻访山水奇景,暗示澹岩自古就是文人向往之地。虽然他们留下的诗作已难以考证,但文脉在此延续。
中间四句描绘澹岩的奇特景观:岩石形态嶙峋,抬头却能看到一线天空;山间流水("溜"指小股水流)与藤蔓交织,在阳光下形成明暗交错的画面。这些描写让人仿佛看到阳光穿透岩缝,藤蔓如锁链般缠绕石壁的生动景象。
最后两句转向时间维度:眼前景物承载着亘古不变的气息,诗人望着夕阳下飞过的鸿雁,产生物是人非的苍茫感。飞鸿象征时间流逝,夕照则强化了这种惆怅情绪。
全诗通过"岩石—藤蔓—飞鸿—夕阳"的意象组合,将空间奇景与时间永恒感巧妙融合。虽然文字残缺,但那种面对自然时既震撼又孤独的复杂心境依然穿透千年而来,让现代读者也能共鸣。
臧辛伯
臧辛伯,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进士(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六)。宁宗时通判永州(光绪《湖南通志》卷一一二)。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