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人在朝堂上的庄重礼仪和内心的虔诚。
第一句“习容斋戒适朝初”,说的是在朝堂仪式开始之前,人们要先调整自己的仪态,进行斋戒,以示对朝廷的尊重。这里的“习容”可以理解为练习仪态,“斋戒”则是通过清洁身心来表达诚敬。
第二句“佩玉锵鸣谨进趋”,描述了人们穿着正式的礼服,佩戴着发出清脆声响的玉佩,小心翼翼地向前行进。这句诗通过声音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朝堂上严肃庄重的氛围。
第三句“大分凛然冠履判”,形象地描绘了朝堂上人们穿着整齐的衣冠,严肃认真的态度。这里的“大分”可以理解为重大场合的仪态,“冠履”则是指整齐的服饰,“判”字表达了清晰分明的意思。
最后一句“一诚不散若郊雩”,强调了人们在朝堂上保持内心的虔诚,就像在郊外祭祀时一样庄重。这里的“一诚”指的是内心的真诚,“郊雩”则是古代祭祀的仪式。
整首诗通过描写朝堂上的礼仪和人们的内心状态,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重视,以及人们在这种场合下所表现出的庄重与虔诚。
袁甫
庆元府鄞县人,字广微。袁燮子。少承家学,又受业于杨简。宁宗嘉定七年进士。为秘书省正字,奏称内外局势可惧,请严守帅之选,兴屯田之利。迁校书郎,又言边事之病在内不在外。历任监司及州府官,所至兴利除弊。入为中书舍人,屡奏边事当以上流为急,议和恐误事。累官至权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卒谥正肃。有《蒙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