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山寺的宁静画面,同时透露出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写黎明时分的山寺景色:远处的山峦间,朝阳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晨钟暮鼓声里,寺门随着天晴而打开。这里用"霭霏微"形容晨雾朦胧的状态,用"启曙扉"这个动作感很强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寺门缓缓打开迎接晨光的画面。
中间四句继续描写晨景:晨风吹散香炉的烟缕,打断了清晨的梦境;沾着露珠的野草在等待阳光照耀。这里"篆烟"指香炉里盘旋上升的烟,"瑶草"是对山间野草的美称。接着笔锋一转,写游人准备启程:仪仗队的旗帜拂开晨雾,闪亮的兵器映照着行人的衣裳。"飞霜"二字既形容兵器的寒光,又暗示清晨的凉意。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悟:与其像僧人那样打坐入定,不如悠闲地躺着,透过帘子欣赏松影,这样反而更能领悟禅意。这里"了禅机"就是参透禅理的意思,诗人认为自然放松的状态比刻意修行更能体会禅的真谛。
全诗最妙的是将"动"与"静"完美结合:既有晨钟、行旅的动感,又有松影、禅定的静谧。通过清晨山寺这个特定场景,表达了"处处是禅"的生活智慧,说明禅意不必刻意追求,就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
李辅
李辅,号芝松。清远人。陈献章弟子。明武宗正德十年(一五一五)贡生,任浦城训导,改教谕。民国《清远县志》卷六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