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日自泻泥漯至鸡鸣坳亭子

瓮底青天动,连山入瓮青。天光开一角,山翠压孤亭。

凉鬓惊秋到,枯蓬感涕零。行人歌互答,愁绝不堪听。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立秋这天,从泻泥漯到鸡鸣坳亭子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

首先,诗的开头用“瓮底青天动,连山入瓮青”来形容所处的环境。这里的“瓮”比喻四周被高山环绕的低洼地带,仿佛天空被装在一个大瓮里,四周的山峦也仿佛被瓮壁紧紧包围。这种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被大自然包围的幽静与壮观。

接着,“天光开一角,山翠压孤亭”进一步描绘了景色的变化。天空的一角透出光亮,而四周的翠绿山色则仿佛压在了孤零零的亭子上。这里既有光与影的对比,也有山与亭的对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然后,作者转向自我感受,“凉鬓惊秋到,枯蓬感涕零”。立秋的到来让作者感到一丝凉意,也让他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枯黄的蓬草更让他感慨万千,甚至流下了眼泪。这里既有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行人歌互答,愁绝不堪听”描绘了路上行人的情景。他们互相唱着歌,但这种歌声却让作者感到更加忧愁,甚至无法忍受。这里既有一种孤独感,也有一种对生活无奈的叹息。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在立秋这一特殊日子里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