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旭生之巴黎

海若醉翻西海水,天阍虎豹愁不起。
不从异域致金人,要学水仙登赤鲤。
青天詄荡晴云开,海水汩没金银台。
西去瑶京一万里,不闻黄竹歌声哀。
快驾飙轮探若木,无日之国龙衔烛。
胡姬碧眼为君歌,引作少年游侠曲。
奉君白玉之匡床,坐君黄金之洞房,挟瑟不比邯郸倡。
酒酣耳热念乡国,回头震旦知何方。
少年裘马多同学,交情苦道风云薄。
当时文酒占华茵,几辈羁縻缘好爵。
昔予蛮语为参军,令从外史餐蠹尘。
故乡辞赋夐杨马,入雒兄弟馀机云。
失意一时各沦贱,将离共喻中苦辛。
人生何处不相遇,等是破浪乘风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远赴巴黎的场景,充满了奇幻想象和豪迈情感,同时也暗含离别的愁绪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开头用夸张的想象(海神喝醉打翻海水、天宫守卫吓得躲起来)营造出壮阔的送别氛围,暗示朋友此行将突破常规、追求非凡。接着用"水仙骑红鲤"的典故,比喻朋友像仙人一样追求自由理想。

中间部分画面突然明亮:青天白云下,朋友乘着神话中的飞车(飙轮)向西出发,沿途有异国美女(胡姬)唱歌助兴,住的是白玉黄金装饰的华屋。这里用浪漫的旅行画面掩饰离别伤感,但"酒酣耳热念乡国"突然转折,透露出游子思乡的真实心情。

最后转为现实感慨:回忆当年同学们意气风发,如今有人做官有人落魄。诗人自嘲曾当过小官(参军),现在朋友又要去国外当学者(外史)。但最终以豁达收尾:人生何处不相逢,我们都是乘风破浪的追梦人。

全诗特色在于:
1. 现实与神话交织,送别场景像奇幻大片
2. 情绪起伏明显,从豪迈到思念再到释然
3. 用"飙轮""若木"等神话元素代替火车飞机,保持古典美感
4. 结尾的"乘风破浪"现在已成常用语,可见这首诗的生命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