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陌梅花诗示张守道守道见和复用前韵

春寒茅屋晨兴迟,起来倩人为折枝。缅怀骚客赋兰菊,盖喻忠信期君知。

圣贤垂训恶无礼,东家不敢钻穴窥。早梅香好动诗兴,已恐落英嗟后时。

故园桃李委尘土,怨调曾托长相思。小儿虮虱满黄发,何处乱山寻玉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诗人起床后请人折梅,借梅花引发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也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开头写春寒中起床的慵懒,通过"倩人折枝"这个细节,带出赏梅的雅兴。接着用屈原写兰菊的典故,暗示自己像古代诗人一样,借花草表达忠信之志。"圣贤垂训"四句强调做人要守礼,但看到早梅绽放又忍不住诗兴大发,担心错过赏梅的最佳时机。

后半段情感转向深沉:故乡的桃李已凋零成土,只能将思念寄托在诗中。最后两句最打动人心——孩子头发里生满虱子的窘迫,与想寻美酒赏梅的雅致形成强烈对比,展现了文人生活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全诗妙在将日常小事(折梅、孩子生虱)与人生大命题(坚守节操、时光流逝)自然结合,既有生活气息又不失深刻。特别是用"虮虱"与"玉卮"的对比,让读者看到诗人虽处境困顿,仍不忘追求精神高洁的文人风骨。

杨弘道

淄川人,字叔能,号素庵。气高古,不事举业,磊落有大志。文章极自得之趣。有《小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