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之高寿北山何先生

明明天子,丕承皇考。
曰求多闻,曰咨有道。
天子曰都。咨尔夫子,
为世宗儒。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是在赞美一位名叫北山何先生的学者,同时也表达了对明君的敬仰。诗中的“明明天子”指的是一位英明的皇帝,他继承了他父亲的皇位,继续追求学问,广泛听取意见,寻求有智慧的人来辅佐自己。皇帝对北山何先生非常尊敬,称他为“夫子”,并且认为他是世人所敬仰的儒学大师。

诗词通过皇帝的视角,展现了对知识和智慧的尊重,以及对学者的推崇。它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一个国家的繁荣不仅仅依赖于武力和财富,更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的领导。北山何先生代表了这种智慧和文化的传承,而皇帝对他的尊重则体现了对知识和文化的重视。

这首诗词的魅力在于它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对知识和学者的尊重,以及对明君的理想化描绘。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知识和智慧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尊重和推崇这些价值是每个时代都应追求的目标。

金履祥

(1232—1303)宋元间婺州兰溪人,字吉父。少有经世志,博览群书。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专治朱熹之学。咸淳七年,襄樊围急,建言由海道攻燕,所言经过地方、洋面等,悉与后来元朝海运路线相符。德祐初,起为史馆编校,不就。宋亡,隐金华山中,训迪后学。晚居仁山下,学者称仁山先生。卒谥文安。有《大学疏义》、《论语集注考證》、《通鉴前编》和《仁山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