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两位僧人(显慈和诺庵)的互动,展现了他们之间独特的关系和修行态度。
首先,诗人将显慈称为“鼻祖”,表明他在修行中的重要地位,而诺庵则是他的“法兄”,即同门师兄。他们的“机如电掣,辩似河倾”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的智慧和辩才,就像闪电一样迅速,像江河一样奔涌。
接着,“无心相撞著,分外得人憎”揭示了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虽然他们无意中相遇,但这种相遇却让人感到不愉快,甚至让人心生厌恶。这或许暗示了他们在修行理念或方法上的分歧,或者是对彼此的某种不满。
最后,“彼此不堪为种草,先师之道转竛竮”表达了他们无法成为彼此的“种草”,即无法在修行上互相扶持,反而让先师的教诲变得摇摆不定。这表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修行产生了负面影响,无法共同传承和发扬先师的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两位僧人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修行的消极影响。它提醒我们,修行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也需要与同门和谐相处,共同维护和传承先师的教诲。
释普岩
释普岩(一一五六~一二二六),字少瞻,号运庵,俗姓杜,四明(今浙江宁波)人。高宗绍兴二十六年生。早年落发。初与石鼓夷公谒无用全公等老宿。孝宗淳熙十二年(一一八五),参叩松源崇岳禅师,并从松源迁江阴之光孝、无为之冶父。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松源引居饶之荐福,明之香山、苏之虎丘、杭之灵隐、报慈,后回乡居四明运庵。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在平江府宝华山受镇江大圣普照寺请出世。后移住真州报恩光孝寺、安吉州道场山护圣万寿寺。理宗宝庆二年卒。为南岳下十九世,松源崇岳禅师法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