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舫偶题

荒城斗大赋山囚,却有洼尊似道州。砌畔花开罗汉面,窗前果结释迦头。

何人为下常悬榻,此屋原如不系舟。归去茅檐闲炙背,烟涛还与话瀛洲。

现代解析

《半舫偶题》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小城,却隐藏着一种宁静与超脱的生活态度。

首句“荒城斗大赋山囚”,写小城虽然荒凉,但人们却像被山困住一样,生活在这里。这里的“山囚”并不是真的被囚禁,而是形容人们安于现状,享受这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却有洼尊似道州”,这里的“洼尊”指的是简陋的酒器,而“道州”则象征着清净无为的道家思想。诗人用简陋的酒器来比喻简单的生活,暗示即使生活条件不富裕,也能像道家那样追求内心的宁静。

“砌畔花开罗汉面,窗前果结释迦头”,这两句用花和果来象征佛教的修行境界。罗汉和释迦都是佛教中的人物,诗人通过描写花开果结,表达了一种修行得道的意境,暗示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感悟到佛法的真谛。

“何人为下常悬榻,此屋原如不系舟”,这里的“悬榻”和“不系舟”都是比喻。悬榻意味着随时准备迎接客人,而不系舟则形容房屋像船一样随波逐流,自由自在。诗人通过这些比喻,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不受束缚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归去茅檐闲炙背,烟涛还与话瀛洲”,写诗人回到简陋的茅屋,悠闲地晒太阳,与烟波浩渺的大海对话。这里的“瀛洲”是传说中的仙境,诗人通过与大自然的对话,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荒城、简陋生活、佛教修行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用简单的意象和比喻,传达了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