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郁孤台

泽国风烟恶,平居念少游。
三冬霜树少,八月火云流。
旅馆那堪暑,危台独觉秋。
远林藏小寺,虚市隔孤洲。
日落山衔碧,江昏蜃吐楼。
云峰连北斗,鸟道绝南州。
丘壑从兹逝,轩裳岂足留。
终当思范蠡,归泛五湖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郁孤台远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融合,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开篇"泽国风烟恶"直接点明环境恶劣,风雨交加,暗示现实生活的艰难。"平居念少游"则透露出对平静生活的渴望,但现实却让人难以安宁。

中间部分用丰富的自然意象勾勒出一幅秋日黄昏的画卷:稀疏的霜树、流动的火云、远方的寺庙、孤寂的沙洲、落日余晖、江上蜃景。这些意象既写实又带有象征意味,"危台独觉秋"中的"独"字尤其凸显了诗人的孤独感。

"云峰连北斗,鸟道绝南州"两句,通过高耸入云的山峰和飞鸟难越的道路,暗示现实世界的艰难险阻。这种自然景观的描写,实际上是在隐喻人生道路的坎坷。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丘壑从兹逝"表示要告别山野生活,"轩裳岂足留"则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否定。结尾用范蠡泛舟五湖的典故,明确表达了归隐的愿望,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整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 1. 情景交融,将萧瑟的秋景与孤寂的心境完美结合 2. 善用对比手法,如"三冬霜树少"与"八月火云流"的时节对比 3. 结尾用典自然,范蠡的典故用得恰到好处,不显生硬 4. 语言凝练,如"日落山衔碧"的"衔"字生动传神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古代文人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心理活动,从苦闷到超脱的心路历程具有普遍意义,容易引起读者共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精准描绘,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