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秋仲送魏和公
世人坐老忧妻子,贱隶高官皆尔尔。
门外陆沉曾不知,一室安全辄私喜。
此习难返垂百年,异变方从甲申起。
天怒芟夷事屡经,以死惧民民弗止。
吾子易堂最少年,耻为独善称闾里。
急病让夷心所欢,竟忘身已是贫士。
闻乱辞家更远游,去千仞峰如脱屣。
一揖飘然兄友前,白足麻鞋不回视。
临发诵子《吴越歌》,秋风击动大江水。
古之策杖相追人,意气淋漓定如此。
门外陆沉曾不知,一室安全辄私喜。
此习难返垂百年,异变方从甲申起。
天怒芟夷事屡经,以死惧民民弗止。
吾子易堂最少年,耻为独善称闾里。
急病让夷心所欢,竟忘身已是贫士。
闻乱辞家更远游,去千仞峰如脱屣。
一揖飘然兄友前,白足麻鞋不回视。
临发诵子《吴越歌》,秋风击动大江水。
古之策杖相追人,意气淋漓定如此。
现代解析
这首《己亥秋仲送魏和公》描绘了一个年轻人在动荡时代中的选择与坚持。诗人通过对比世人的庸常和魏和公的非凡,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
诗的开头,诗人批评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他们为家庭琐事所困,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高官显贵,都一样沉溺于眼前的安逸,对外界的动荡漠不关心。这种“一室安全辄私喜”的心态,已经延续了百年,直到甲申之变(可能指明朝灭亡的甲申年)才有所改变。即便如此,天灾人祸频发,人们仍然没有觉醒,继续过着麻木的生活。
然而,魏和公却与众不同。他是“易堂最少年”,年轻有为,不甘心独善其身,不屑于在乡里享受虚名。他心怀济世之志,愿意为他人承担苦难,甚至忘记了自己也是个贫寒之士。当乱世来临,他选择辞别家人,远走他乡,像脱掉鞋子一样轻松地离开了安稳的生活。他毅然决然地告别亲友,踏上了未知的旅程,毫无留恋。
在离别时,魏和公吟诵了一首《吴越歌》,秋风吹动着江水,仿佛在为他送行。诗人认为,古代那些策杖远行、追寻理想的人,他们的意气风发、坚定不移,大概就是魏和公这般模样。
这首诗的精髓在于,它通过对比平庸与崇高,揭示了在动荡时代中,真正有抱负的人应该如何面对生活。魏和公的选择并不轻松,但他敢于打破常规,追求更高的理想。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既批判了世人的麻木与自私,又赞美了魏和公的勇敢与无私。
这首诗词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传递一种精神:在乱世中,真正的英雄不是那些安于现状的人,而是那些敢于挺身而出、为理想而奋斗的人。这种精神即使在今天,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