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摄山
日暮缆扁舟,一望好山色。
中有高隐流,浮名招不得。
庶几一遇之,扪萝循石壁。
遐哉箨冠人,幽居竟无迹。
斜阳照深涧,松影千寻直。
下有离离花,药名半可识。
欲采未携筐,此来殊浪掷。
思古不能忘,久坐迎贤石。
落叶如洒雨,峦气骤然黑。
无风疑有风,过耳一声砉。
我尚畏山精,未敢谈服食。
中有高隐流,浮名招不得。
庶几一遇之,扪萝循石壁。
遐哉箨冠人,幽居竟无迹。
斜阳照深涧,松影千寻直。
下有离离花,药名半可识。
欲采未携筐,此来殊浪掷。
思古不能忘,久坐迎贤石。
落叶如洒雨,峦气骤然黑。
无风疑有风,过耳一声砉。
我尚畏山精,未敢谈服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摄山(今南京栖霞山)游玩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开头写傍晚时分,作者乘着小船停靠在山边,远远望去,山色秀丽。他听说山中有隐居的高人,但这些隐士淡泊名利,不愿被世俗打扰。作者很想遇到他们,于是沿着长满藤萝的石壁攀爬寻找,却始终没发现隐士的踪迹。
接着描写山中的景色:夕阳照在深涧上,松树的影子笔直地映在地上。山脚下开着许多野花,有些是能入药的草药。作者想采摘却没有带篮子,觉得这趟来得有些随意。他坐在"迎贤石"上怀想古人,久久不愿离去。
天色渐暗,落叶像雨点般飘落,山间的雾气让周围突然变黑。明明没有风,耳边却突然传来"砉"的一声响(可能是树枝断裂或鸟兽动静)。这神秘的气氛让作者有些害怕山中的精怪,更不敢谈论修仙炼丹的事了。
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心理变化,展现了山林幽静神秘的氛围。作者既向往隐士生活,又被山中的未知事物震慑,最终回归现实。这种对隐逸生活的矛盾心理,以及人与自然微妙的互动关系,正是这首诗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