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笪县尹之官苍梧
苍梧之山古九疑,苍梧之郡汉置之。
剑藏尉佗火山是,鱼如武昌丙穴宜。
武昌江边赵佗石,石出江波三四尺。
隔江即有禹王祠,老柏旧栽皮尽赤。
人言王气□此分,正北一枝团碧云。
向来南枝亦苍翠,物随世□竟憔悴。
树木犹知历数然,万方一轨趋争先。
中原出载驼马杂,重译来贡犀象连。
奇珍怪见动人意,往往官人外存义。
或者因之并亦无,髓凿筋剜剔膏胔。
□官上吏皆可诃,苍梧县尹当如何。
前人生猺寇海北,杀人不异鸡与鹅。
苍梧有民民上古,十洞连邻姓槃瓠。
令尹先惠十洞人,教重弦歌令威武。
儿知读书父识官,县尹有歌民乐安。
笙歌教乐虞皇庙,犹似音声京洛好。
阿侯莫作北鄙音,霜气不来云色□。
剑藏尉佗火山是,鱼如武昌丙穴宜。
武昌江边赵佗石,石出江波三四尺。
隔江即有禹王祠,老柏旧栽皮尽赤。
人言王气□此分,正北一枝团碧云。
向来南枝亦苍翠,物随世□竟憔悴。
树木犹知历数然,万方一轨趋争先。
中原出载驼马杂,重译来贡犀象连。
奇珍怪见动人意,往往官人外存义。
或者因之并亦无,髓凿筋剜剔膏胔。
□官上吏皆可诃,苍梧县尹当如何。
前人生猺寇海北,杀人不异鸡与鹅。
苍梧有民民上古,十洞连邻姓槃瓠。
令尹先惠十洞人,教重弦歌令威武。
儿知读书父识官,县尹有歌民乐安。
笙歌教乐虞皇庙,犹似音声京洛好。
阿侯莫作北鄙音,霜气不来云色□。
现代解析
这首《送笪县尹之官苍梧》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通过描绘苍梧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表达了对新任县尹的期望和祝福。
首先,诗的开头提到苍梧的山脉和郡县,展现了苍梧的历史悠久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苍梧的山脉早在古代就有名,而苍梧的郡县则是在汉代设立的。这样的背景让读者感受到苍梧的深厚文化底蕴。
接着,诗中提到了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比如尉佗和赵佗,他们都是历史上与苍梧有关的重要人物。通过这些历史典故,作者暗示苍梧不仅是地理上的要地,也是历史上的重要舞台。
诗中还描绘了苍梧的自然景观,比如武昌江边的赵佗石和禹王祠,这些景物不仅美丽,还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苍梧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转向对新任县尹的期望。他希望县尹能够善待苍梧的百姓,尤其是那些古老的民族,如槃瓠族。作者强调,县尹应该通过教育和文化来治理苍梧,让百姓安宁乐业。
最后,诗中以笙歌教乐虞皇庙为结尾,象征着县尹的治理应该像音乐一样和谐美好。作者希望县尹能够带来京洛一样的美好生活,而不是北方的寒冷和荒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苍梧历史、地理和文化的描绘,表达了对新任县尹的期望和祝福,希望他能够以仁政和文化治理苍梧,让百姓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丁复
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游京师。被荐,不仕,放情诗酒。晚年侨居金陵。其诗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桧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