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寄王本中台掾

梅花落尽空吹笛,正月半头思远人。
两岸好山青不断,一江微雨鹧鸪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通过自然景物传递细腻的情感。

前两句"梅花落尽空吹笛,正月半头思远人"写时间与心境:梅花凋谢的初春正月,诗人独自吹笛排遣寂寞,笛声更勾起对远方朋友王本中的思念。"空"字透出无人共赏的孤独感。

后两句"两岸好山青不断,一江微雨鹧鸪春"转入景物描写:镇江两岸青山连绵,细雨蒙蒙中传来鹧鸪的啼鸣。这里的"青不断"既写实景,也暗喻思念之情的绵长;鹧鸪的叫声在古诗中常象征离愁,微雨中的春景更添朦胧愁绪。

全诗妙在将思念之情完全融入景物:凋谢的梅花、孤独的笛声、连绵的青山、微雨中的鹧鸪,共同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春思图。诗人没有直白说"我想你",但每个景物都在诉说思念,这种含蓄的表达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