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可牧上人惠楞严般若二经并治脾药

经妙荡烦惑,药灵医病身。
道明无去住,方验有君臣。
静玩知心寂,时餐觉气均。
徘徊感知己,于我分弥亲(以上《闲居编》卷四九)。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赠送的佛经和药物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和修行的深刻思考。

首先,作者提到佛经的妙处在于能够净化心灵,消除烦恼和困惑。这就像是一剂良药,能够治愈身体上的疾病。佛经和药物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能帮助人们摆脱痛苦,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身体上的。

接着,作者提到“道明无去住”,意思是佛法的真理是永恒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方验有君臣”则是指药物的配方需要讲究君臣佐使,即各种药材的搭配和使用要有主次之分。这两句话实际上是在比喻佛法的修行也需要有方法和顺序,就像药物一样,只有正确的搭配和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然后,作者说“静玩知心寂”,意思是静下心来研读佛经,能够让人内心平静,远离烦恼。而“时餐觉气均”则是指按时服药,能够调理身体,使气血平衡。这两句话强调了修行和养生的重要性,只有内心平静、身体健康,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激之情,认为朋友就像是知己一样,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这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也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关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佛经和药物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修行、养生和友情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热爱。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