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清远峡和光洞

蕙帐将辞去,猨猱不忍啼。
琴书自为乐,朋友孰相攜。
丹灶非无药,青云别有梯。
峡山余暂隐,人莫拟夷齐。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题清远峡和光洞》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首句“蕙帐将辞去,猨猱不忍啼”,诗人用“蕙帐”象征自己隐居的地方,即将离开这里,连山中的猿猴都不舍得他离去,发出了哀鸣。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也暗示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留恋。

“琴书自为乐,朋友孰相攜”,诗人在这里自得其乐,以琴书为伴,不需要朋友的陪伴。这反映了诗人对独处生活的满足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丹灶非无药,青云别有梯”,诗人提到“丹灶”,指的是炼丹的地方,暗示他在这里修炼身心。而“青云别有梯”则表达了诗人对更高境界的向往,即使是在隐居生活中,他也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最后一句“峡山余暂隐,人莫拟夷齐”,诗人表示自己在峡山只是暂时隐居,不要将他比作古代的隐士夷齐。这表明诗人虽然选择了隐居,但并不认为自己是完全脱离尘世的隐士,他的心中仍然有着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憧憬。诗人虽然选择了隐居,但他的心中并没有完全放弃对现实世界的关怀,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这首诗词更加深刻和动人。

安昌期

安昌期,昭州恭城(今属广西)人。仁宗皇祐间进士(《万姓统谱》卷二五)。初为横州永定尉,以事罢,遂不复仕,放旷山林间。嘉祐五年(一○六○),至惠州与胡济游从。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居峡山广庆寺。事见明嘉靖《惠州府志》卷一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