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亥九秋,蒋遇春先生约同人游青山寺,素餐后又驱车游荣氏植物园四首 其三

自怜家住湖山窟,多半名山不记名。
霜稻千畦松万壑,钿车如在画中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日游览青山寺和荣氏植物园的所见所感,情感细腻,画面感强。

首句“自怜家住湖山窟”,作者感叹自己虽然住在山水之间,但却常常忽略了身边的美景。这句表达了一种对熟悉事物的忽视,暗示人们往往对身边的美丽习以为常,甚至忘记去欣赏。

“多半名山不记名”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作者提到,许多名山虽然有名,但自己却并不记得它们的名字。这句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随性态度,他更注重的是当下的感受,而不是外在的名声。

“霜稻千畦松万壑”描绘了秋日的田园风光。霜染的稻田和遍布山谷的松树,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这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让人感受到秋天的丰收与宁静。

最后一句“钿车如在画中行”,作者坐在装饰华丽的车中,仿佛在画中穿行。这句将自然的美景与人的体验结合起来,让人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美妙。不仅是对景色的赞美,也是对这次游览的美好体验的总结。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秋日的山水之间,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