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所植松竹有作
往岁客闽岭,满目皆黄茅。
而今居魏塘,白水漫平皋。
举头无所见,惟闻风怒号。
我身如枯蘖,雨露自相辽。
又如在寒谷,终岁雪霜骄。
四顾万物春,悽然不自聊。
复思毕竟空,更使心陶陶。
酿酒尝苦薄,种花尝苦彫。
酒乃乱性具,花为眩目妖。
弃置不复近,树竹延清飙。
况有手植松,雨夜能萧萧。
瞑目存黄庭,屏居非慕高。
所愿侣松竹,迟以延松乔。
而今居魏塘,白水漫平皋。
举头无所见,惟闻风怒号。
我身如枯蘖,雨露自相辽。
又如在寒谷,终岁雪霜骄。
四顾万物春,悽然不自聊。
复思毕竟空,更使心陶陶。
酿酒尝苦薄,种花尝苦彫。
酒乃乱性具,花为眩目妖。
弃置不复近,树竹延清飙。
况有手植松,雨夜能萧萧。
瞑目存黄庭,屏居非慕高。
所愿侣松竹,迟以延松乔。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在不同地方生活的感受,以及他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1. 过去和现在的对比
诗人以前住在福建山区(“闽岭”),那里荒凉,满眼都是枯黄的茅草(“黄茅”)。现在搬到浙江魏塘,这里水多(“白水漫平皋”),但风很大,吹得人心里空落落的。
2. 孤独与自我安慰
他觉得自己像一棵干枯的树(“我身如枯蘖”),得不到雨露滋润,又像住在寒冷的山谷,终年被冰雪包围。虽然周围万物复苏(“四顾万物春”),他却感到凄凉。后来他想通了,觉得一切终归是空的(“毕竟空”),心情反而轻松了。
3. 放弃浮华,选择朴素
他曾经酿酒,但酒太淡;种花,但花容易凋谢。他觉得酒会让人失去理智(“乱性”),花只是好看却没用(“眩目妖”)。于是干脆放弃这些,改种竹子和松树,享受清风吹拂的感觉。
4. 松竹的象征意义
松树在雨夜沙沙作响(“萧萧”),竹子带来清凉的风(“清飙”)。诗人喜欢它们的坚韧和清高,希望自己能像松树和传说中的仙人(“松乔”)一样长寿、超脱。
5. 追求内心的平静
他闭目打坐(“瞑目存黄庭”),不是为了装清高,而是真心喜欢这种简单的生活。松竹成了他的精神伴侣,让他感到踏实。
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从繁华到朴素的心路历程。他放弃了容易消逝的享受(酒、花),选择了更长久、更踏实的生活方式(松、竹)。通过亲近自然,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也寄托了对长寿和超脱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