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新为悼念张承事(一位姓张的官员)而作,通过自然景物与历史典故的融合,表达了对逝者的敬重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联以蜀江边"长吟清啸"的豪迈形象开篇,用"一尺霜根"比喻逝者如寒梅般坚韧高洁的品格。"霜根"指植物耐寒的根,暗示张承事在严酷环境中依然保持操守。
颔联直接点明逝者的精神追求:尊奉孔子代表的儒家正道,不屑于像西汉刘安那样追求虚幻的神仙之术(刘安曾组织编写《淮南子》,传说他炼丹成仙)。这里通过对比强调逝者务实的人生态度。
颈联转入哀思:玄谈(清谈)的客人已逝,只留下空荡的居所;就像幼鸟终要飞向蓝天,暗喻生命消逝是自然规律。"碧落"指天空,"迅羽翰"形容飞鸟的迅捷,画面感极强。
尾联用两个经典意象收束:破晓的月亮和流星转瞬即逝,暗喻生命短暂;东汉隐士严子陵(子陵)垂钓的富春江滩头只剩断云,既点出逝者高洁如隐士,又留下无限怅惘。子陵滩的典故巧妙呼应了"尊孔子"的儒家情怀。
全诗通过霜根、飞鸟、流星等易逝却高洁的意象,配合孔子、刘安、严子陵等历史人物的对比,既悼念逝者品格,又探讨了"坚守正道重于追逐虚名"的生命哲理。语言凝练而意境开阔,哀而不伤,展现出宋代文人特有的理性与达观。
李新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