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生辰放歌

有耳何必洗,尘埃不到先生耳。
有齿何必砺,利名不挂先生齿。
先生比来更事多,肯爱轩冕嫌烟萝。
前春屏居吴市侧,去秋誓墓吴山阿。
相羊鸡豚村,阑入东西舍。
篮舆但要诸生扶,藤杖每从释子借。
自信前生是地仙,来游人世亦偶然。
洞中丹灶定无恙,苔锁云封五十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五十岁生日时的豁达心境,用轻松幽默的笔调展现了一个看破红尘的"老顽童"形象。

开篇四句就很有趣:耳朵干净何必洗?因为世俗的闲言碎语根本进不了我的耳朵;牙齿坚固何必磨?因为功名利禄从来不会挂在我嘴边。这两句用身体部位作比喻,生动表现了作者超脱世俗的清高态度。

中间部分写他这一年的生活状态:春天隐居在苏州城边,秋天在吴山脚下扫墓祭祖。平时在村里闲逛,去邻居家串门。出门要么让学生抬着竹轿子,要么找和尚借根藤杖。这些生活细节描写充满烟火气,展现了一个随性自在、不拘小节的知识分子形象。

最后四句是点睛之笔:他自信前世是逍遥的神仙,这辈子来人世纯属偶然。想象着山中炼丹的炉灶应该还在,只是被青苔和云雾封存了五十年。这里用"丹灶"象征内心的修行成果,虽然半世纪没打理,但依然完好无损,暗示自己虽混迹红尘,但初心未改。

全诗妙在把深刻的人生感悟用吃喝拉撒的日常小事来表达,既有"采菊东篱下"的隐逸情怀,又有"老顽童"式的幽默自嘲。五十岁的作者既不装清高,也不媚世俗,活出了通透自在的人生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