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直行大师

语录传来久,所明机妙深。
霜天七实月,禅夕一真心。
祇有道为证,更无尘可侵。
前溪鸥出没,谁自感浮沉。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赠友为题,通过自然意象和禅意表达了对修行者超脱境界的赞美。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我们可以分三层来理解:

第一层(前四句)写修行者的智慧。开篇说友人的禅语早已流传,说明他悟道的思想深刻通透。"霜天七实月"用秋夜清冷的月光比喻修行者心境的澄澈,"禅夕一真心"则强调在修行时刻保持纯粹本心,两句形成由外到内的呼应。

第二层(中间两句)是核心哲理。直指真理无需外求,只要遵循"道"就能获得印证;"更无尘可侵"用灰尘比喻世俗烦扰,展现修行者不为外物所动的定力,两句构成精神境界的完美闭环。

第三层(末两句)巧用自然隐喻。溪水鸥鸟的自由出没,暗喻修行者随缘自在的生活态度。反问句"谁自感浮沉"留下余韵:普通人常被得失困扰,而悟道者已超然物外,就像不为水流所动的鸥鸟。

全诗妙在将抽象禅理具象化:用霜月、溪鸥等常见景物,把"无尘可侵"的修行境界变得可感可知。最后以鸥鸟作结,既保持画面感,又让读者在自然意象中自行体悟禅机,达到"不说破"的艺术效果。

陆轸

陆轸,生卒年待考,字齐卿,号朝隐子(《渭南文集》卷二七《先太傅遗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进士。是陆游的高祖。仁宗天圣十年(1032)官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宋会要辑稿》仪制一〇至一五)。康定元年(1040)知会稽。庆历二年(1042)移明州(《会稽志》卷二)。皇祐二年(1050)以吏部郎中、直昭文馆守新定。三年得分司南京(《渭南文集》卷二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〇)。卒年七十七,赠太傅、谏议大夫(《爱日斋丛钞》卷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