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哀悼晚清名臣张之洞的,用比喻和典故赞颂了他的一生功绩。
上联用孔子(尼山)比喻张之洞的德高望重。"曳杖高歌"描绘他生前潇洒的形象,"凤鸟""河图"都是祥瑞象征,说他的品德像这些上古祥瑞一样珍贵难得,随着时间流逝更显崇高。
下联将他比作湘水孕育的贤人(暗指曾国藩等湖南名臣)。"易名特典"指朝廷追授他"文襄"的谥号——"文"表彰他学问如天穹般广博,"襄"称赞他像开拓疆土一样为国家建功立业。
全联通过时空交错的比喻(上古祥瑞/湘水贤人)、天地对应的赞词(经天/辟地),既展现了张之洞作为儒学大家的文采风流,又突出了他作为改革实干家的历史功绩,虚实结合地塑造了一位文武双全的治世能臣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