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六子不食蟹诗以戏之

野凫肥可羹,江鲈鲜可斫。
更取蟹谱观,相劝烹郭索。
千村罢亚如云屯,昨日输芒朝海神。
试评尖团谁最美,二者风味皆可人。
小著姜醯计非左,俛视鱼虾殊琐琐。
嗟君不食意若何,食指必摇颐必朵。
赤玉之盘黄金脂,酒酣奚但将螯持。
君不见过江伧父非书簏,仅得蟛蜞贮空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和朋友张六子开的一个幽默玩笑——张六子不爱吃螃蟹,诗人就故意写诗"诱惑"他,把螃蟹夸得天花乱坠。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有趣的部分:

1. 先抛出一堆美食诱惑(前8句)
诗人先说野鸭肥美适合炖汤,江鲈鱼鲜嫩值得烹饪,但这些都比不上螃蟹。他搬出《蟹谱》美食指南,劝朋友尝尝"郭索"(螃蟹爬行的拟声词,代指蟹)。接着用夸张手法描写捕蟹盛况:上千村庄的渔网像云一样密集,渔民们清早就向海神献祭祈求丰收。然后开始品评蟹的品种(尖脐是公蟹,团脐是母蟹),说无论公母都美味,配上姜醋更是一绝,相比之下鱼虾都显得寒酸了。

2. 直接调侃朋友(中间4句)
诗人用活灵活现的动作描写打趣朋友:你明明看到螃蟹就流口水(食指摇动、腮帮子鼓动是馋嘴的表现),干嘛假装不吃呢?还描绘豪华吃蟹场景:红玉盘盛着蟹黄(黄金脂),酒喝到兴头就该举着蟹钳大快朵颐啦!

3. 最后用典故激将(最后2句)
用晋朝名士毕卓的典故调侃:你难道要学那个过江的粗鄙之人(伧父),不识货只吃小蟛蜞(劣等蟹)?这分明是激将法,暗示不吃好螃蟹就是没品位。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
- 通篇都是反话正说,表面夸蟹,实则逗趣
- 用美食描写"诱惑"朋友,充满生活情趣
- "食指摇""颐朵"等动作描写生动滑稽
- 结尾用典既显文采,又加强调侃效果

就像现代朋友之间,有人不吃榴莲,另一个就拼命形容榴莲多好吃,还笑话"不吃不是真吃货",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友情调侃,古今相通。

0